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与法

黔进先锋 贵在行动系列报道之十

    福泉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护航强富美新福泉建设



    快速发展中的黔南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局部
  近年来,贵州省福泉市系统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坚持…

  

  福泉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护航强富美新福泉建设



    快速发展中的黔南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局部
 

  近年来,贵州省福泉市系统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坚持法治建设“五大”系统打法,通过强化政治引领、优化监督体系、规范执法行为三重方式,为强富美新福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被省司法厅通报表扬为全省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成效突出的3个县(市)之一。
 


  推进企业合规建设
 

  1、以政治引领把牢执法协调监督“方向盘”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优化“一把手”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福泉市始终压紧压实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2023年共听取研究法治福泉、法治政府、“两降一升”等涉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的议题7个,市人大、市政协听取和审议涉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的议题3个、视察调研4次。各乡镇(街道)2次以上听取和研究法治乡镇(街道)建设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法治建设能力的意见》等涉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建设文件,构建起以市委统筹安排、政府主责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市乡村联动的法治政府建设格局,推动形成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五抓实践”。

  二是坚定站稳政治立场。组织全市各行政执法单位自觉加强党的二十大报告等学习,时刻牢记“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准确把握法治中国及法治贵州建设的内涵外延,切实提升全市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监督人员的政治“三力”。

  三是抓实法治督察。强化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落实情况督察,100%完成报告并公开。强化中央法治督察反馈贵州问题的举一反三整改,建立《福泉市人民检察院福泉市司法局行政执法案件联合评查工作机制》《关于在行政执法中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的工作提示》等制度16个。强化本级法治督察,反馈整改有关行政执法问题17条。
 


《工人日报》2024年6月3日第4版的报道

 

  2、以体系优化构建执法协调监督“服务网”
 

  一是优化监督“前哨”。聚焦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在贵州裕能、川恒新能源等20余家重点企业,以及8个乡镇(街道)设立执法协调监督联系点,收集执法类线索和意见建议30余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服务”,助力“以商招商”招引新能源、钼产业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福泉。2023年营商环境考评全省前十。

  二是优化监督“矩阵”。优化组建由专职监督、基层监督、人民监督等监督“矩阵”,形成覆盖多领域、多环节、多层次的监督团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职律师、法律顾问等参与各类监督活动10余次,提出监督建议近200条。优化乡镇(街道)执法协调监督阵列,构建起“法制审核员+司法所+公职律师+法律顾问”的法制审核监督机制。强化执法协调小组作用发挥,推动“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行政处罚”执法争议问题化解。

  三是优化监督“机制”。优化与人大机关、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司法审判机关等单位的协作机制,建立“一次通报、两次约谈、三次问责”的督办“派工单”落实制度,推动“两法衔接”等进一步落地。建立法官、检察官、监察官、“行政复议官”、律师等参与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执法评议、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的标准化归整和模块化重构,提升执法协调监督规范化水平。目前,已制定《福泉市推行非强制执法手段工作制度》《综合行政执法首违不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从轻减轻处罚和免于行政强制规定》《福泉市行政执法与行政监督、纪检监察、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试行)》等制度20余项,梳理乡镇(街道)执法文书格式文本68个。
 


  普法宣传
 

  3、以规范监督彰显执法协调监督“新担当”
 

  一是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出台《福泉市合法性审查工作规范》,明确重大执法决策法制审核主体、审核流程、审核范围、注意事项等内容,实现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100%,确保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主体适格、程序合法、证据合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建成公安法制智慧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执法环节全流程跟踪、执法对象全进程管控、执法活动全过程回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行政检察与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衔接工作机制(试行)》等4个机制,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行政执法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探索创新生态环境执法“五长”联席会议制度,重点污染源环境执法监管从“人海战术”向“环保天眼”实时监控转变,推动生态环境执法有力有效开展,重安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以上。

  二是强化执法能力提升。加强执法人员、法制审核人员调整,及时清理注销不能胜任和调离行政执法岗位人员102名、法制审核人员77人。搭建行政执法能力提升测试平台,线上提供自学检测10余万人次,2022—2023年线下开展执法能力培训测试近万人次。积极用好“教科书式执法”视频等培训资源,持续提升广大执法人员、法制审核人员能力素质。督促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委托下放事权的人员培训、监督指导,促进有关事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探索公职律师动态调配使用机制,实现党政机关公职律师100%覆盖,推动构建起以内部法制审核人员、公职律师为主体,以外聘法律顾问为补充的法律顾问服务体系,更好强化法制审核能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从2020年的24%下降到2023年的4.55%、行政诉讼败诉率从2020年的32.23%下降到2023年的“0”。

  三是强化严格执法与护航高质量发展。推进“送法进乡村”“送法进企业”“今日讲法”等法治实践,有效推进行政执法争议实质化解,持续擦亮“三整合三统一三转变”综合行政执法品牌底色,实现市乡两级行政执法与“八五”普法深度融合,推动法治社会“三创六率六防止”工作进一步压实,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压实。坚持严格行政执法与护航高质量发展相统一,强化耕地保护执法与土地要素保障,2023年监督立案查处116起,获批用地面积11230亩。探索建立企业“安静生产期”和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执法监管制度,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有序落实,有效降低行政执法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护航千亿级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贵州裕能成长为全州第一家百亿级企业。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6.35亿元,增长9%,总量全州第一,增速全省第一。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增长18%,占全州工业总产值43%,总量增速位列全州第一。
 


  执法案卷评查
 

  常规工作抓创新,创新工作抓落实。福泉市将立足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持续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更好为法治中国、平安贵州建设提供高水平法治服务。(朱绍举 罗 梅)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4-13270-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