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研学体系规划:“同”趣溪山,“野”游红韵

研学体系规划:“同”趣溪山,“野”游红韵——记浙江省乡村振兴大赛入村设计文/杭州师范大学 邵子晏 余李强 肖薇团队结合四季体系,在“野…

研学体系规划:“同”趣溪山,“野”游红韵

——记浙江省乡村振兴大赛入村设计

文/杭州师范大学 邵子晏 余李强 肖薇

团队结合四季体系,在“野孩子研学基地”原有优质研学项目基础上,紧密结合大同二村深厚的志愿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度创新升级与研学路线规划。

一、春季:春耕启智

将“春耕生产”与“志愿军精神”两大主题贯穿始终,巧妙融合,使劳动实践成为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在农事中感悟历史。在春日和煦中进行“炒面忆苦思甜”,与志愿军艰苦岁月形成强烈时空对比和情感冲击,极大增强了感恩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学历史突破前线叙事,聚焦后方生产、机场修建等保障事迹,从特殊视角揭示战争胜利的多元支撑,深化对“平凡贡献亦伟大”的集体主义认知。

二、夏季:夏日乐学

以模拟战场对抗为高潮,采用激光模拟对抗设备,在安全前提下高度还原夏季战场的紧张氛围,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切身感受志愿军的英勇无畏与英雄气概,实现精神上的淬炼与升华。

于夏季高温中重走“志愿军大道”,亲身体验行军艰苦,结合途中英雄故事宣讲,深刻感悟“钢铁意志”的内涵。

 

三、秋季:秋收硕果

重视秋收劳动实践,通过亲手将稻谷碾米、制作稻草工艺品,学生亲历农产品从田间到成品的转化过程,深刻体会劳动创造价值的成就感。“实物劳作”与“精神思考”的双重体验将劳动成果与抗美援朝历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珍惜每一粒米的同时,深刻认识到今日的丰收与和平环境源于先辈的奋斗与牺牲,强化珍惜和平、感恩守护的价值观。

紧扣秋季“收获与敛藏”的自然规律,将中药采收与传统养生文化融入秋收实践,让学生在辨识、采摘中认识本土药材,直观学习中医药智慧,体悟“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理解顺时养生的深刻内涵与实践价值。

四、冬季:冬韵传情

深度结合冬季严寒环境,通过致敬“冰雕连”等仪式,让学生在凛冽中切身感受志愿军钢铁意志与英雄气概,实现情境与精神的深度共鸣。巧妙引入非遗“细十番”及战场曲牌,通过传统乐器演绎行军节奏,实现红色文化与地域非遗的创新融合与活态传承,赋予主题教育独特韵味。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6267-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