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活动回顾|丝工为骨,釉彩为魂:掐丝珐琅入社区,指尖流淌非遗美

8月6日,南京师范大学“遗艺古韵,童绘非遗”暑期实践团队于南京市栖霞区景和园社区成功举办“丝工为骨,釉彩为魂”掐丝珐琅体验活动。近二十名青少年化身&l…

8月6日,南京师范大学“遗艺古韵,童绘非遗”暑期实践团队于南京市栖霞区景和园社区成功举办“丝工为骨,釉彩为魂”掐丝珐琅体验活动。近二十名青少年化身“小小非遗传承者”,在沉浸式课堂中溯源掐丝珐琅千年文脉,亲手体验掐丝珐琅,感悟中华传统工艺的深邃魅力。

文化溯源:金丝彩釉中的文明交融与皇家气象

活动以一堂深入浅出的历史课拉开序幕,为孩子们揭开了“掐丝珐琅”——这门曾深锁宫苑的顶级工艺的神秘面纱。团队成员陶馨馨同学通过精美的图文展示与生动的讲述,带领孩子们穿梭时光:珐琅工艺如何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从遥远的欧洲与西亚跋涉而来;华夏能工巧匠又如何以其非凡智慧,将这门异域技艺完美融入东方审美体系,在明清两代淬炼出独树一帜的“景泰蓝”艺术巅峰。

当屏幕上展示出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幅掐丝珐琅画——张同禄的《千里江山图》时,孩子们屏息凝神,发出阵阵惊叹。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化作了眼前璀璨夺目、触手可及的艺术传奇,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燕京八绝”之一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底蕴与无上荣光。

匠心初探:金丝为骨,彩釉为魂的指尖创造

理论浸润之后,活动迎来了最令人期待的实践环节。在团队成员细致辅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匠人”,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掐丝珐琅创作之旅。从固定图纸、捋直金丝开始,到小心翼翼地将细如发丝的金线弯折成流畅线条,再粘于板上——每一步都考验着耐心与指尖的微控力,金丝的柔韧与彩釉的晶莹在孩子们手中交织,传统工艺的严谨与童趣盎然的创作激情在此刻碰撞、融合。

(参与学生体验掐丝珐琅制作照片)

(参与学生体验掐丝珐琅制作照片)

薪火相传:非遗沃土上的青春耕耘

活动创新融入翻转课堂与角色体验。参与学生踊跃担任“非遗宣传员”,以童言稚语演绎掐丝珐琅的故事:“它是会说话的历史书,藏着祖先千年的智慧!”结束语中,“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箴言,与“丝工为骨,釉彩为魂”的慨叹,深深烙印在孩子们心中。一件件独一无二的掐丝珐琅作品,不仅承载着夏日清凉,更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信物。

本次活动以“非遗+美育”的创新形式,将掐丝珐琅这一“流动美术馆”转化为青少年可触可感的活态文化课堂。我们相信,掐丝珐琅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今天种在了我们心里,小朋友们的信仰也点燃传承非遗技艺未来的星火,让我们以稚嫩掌心捧起这份横亘千年的灼灼匠心,使非遗星火代代相传,点燃每位华夏儿女心中对华夏古老文明的向往。

(供稿人:王墨娴)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886-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