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汪屯乡:三级联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汪屯乡坚持以党建为“根”、治理为“脉”,聚焦基层治理“末端堵点、协同难点、参与痛点”,以“党建入网、上下联动、共建共享”为抓…

汪屯乡坚持以党建为“根”、治理为“脉”,聚焦基层治理“末端堵点、协同难点、参与痛点”,以“党建入网、上下联动、共建共享”为抓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全乡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从“单点发力”向“多元协同”转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党建入网,联通基层治理“最末端” 

一是织密三级网络,消除治理盲区。构建“乡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联动机制,结合社区人口规模、产业特色及党员分布情况,将全乡科学划分为73个微网格并建立党小组,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基层网格的深入融合,实现组织的有形覆盖和工作的有效覆盖。二是配强网格队伍,激活治理动能。按照“规模适度、动态调整”的原则,从熟悉社区情况、群众威望高的居民中选出22名网格员,组织“五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和社区志愿者等147人组成专业化调解员和信息员队伍,深入社区网格开展民意收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基础工作。三是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积极靠前服务。组织引领89名党员干部常态长效下沉网格,依托1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党员积分亮星”机制,将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6类服务量化考评,设立党员责任区48个,推动520名党员在防汛救灾、秸秆禁烧一线冲锋在前。 

二、上下联动,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

一是网格汇民意,小事“格”中解。通过“党群议事会”、“田间板凳会”、社区微信区等线上线下协商平台,共收集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流转等建议23条,推动建成小花园、小游园、健身广场3个。创新红色代办服务,党员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代办医保社保等事项100余件。二是社区搭桥梁,大事“支部”议。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机制,重要事让百姓说了算,真正实现社区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执行好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让政策落地过程“有迹可循”、接受监督。同时建立社区难以推动的问题台账,上报乡党委统筹解决。三是党委统全局,聚力解难题。针对社区上报的问题台账,细化分解到各个业务站所和包村干部,明确解决时限和工作标准,建立“收集—分派—处置—反馈—评价”的闭环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三、共建共享,实现基层治理“强运转”

一是党建引领,打造富民“产业链”。汪屯乡党委结合各社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村办企业”两条发展路径,双向发力打造富民“产业链”。松楼社区以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为抓手,试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流转土地126亩、吸纳50户群众入股开展“红颜洋葱”、“普罗旺斯西红柿”、“内黄辣椒”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并与河南娘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式”生产协议带动30余人就业,预计可实现年收入16万元。张庄社区紧扣精细化工园区企业劳务及物业管理需求,创新推行“村办企业”发展模式。以集体入股方式成立开封共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开封嘉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家村办企业。通过与园区12家企业建立合作,提供“订单式”服务,构建起“党委搭台、村企联动”的发展格局。二是数字赋能,扩展护民“安全网”。构建“人防+技防”双网融合的治安防控体系。乡政府筹集资金购置26辆电动摩托车,助力网格员社区定期夜巡。排查统计出治安薄弱区域137处,加装“雪亮工程”监控探头24部,实现全乡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全乡主干道和社区巷道视频监控覆盖率达90%,用小探头守护居民大平安。三是内外兼修,增强慧民“软实力”。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完善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积分评比机制”,汇聚扮“靓”社区“众”能量。两年来,根据居民建议细化各社区积分超市兑换制度26条、调换兑换物品种类12项、开展各类积分评比兑换80余场次,参与积分兑换家庭200多户300多人,兑换商品1000余件,极大激发了群众参加社区环境治理的积极性,社区环境得到“质”的长效提升。打造横船湾社区“廉政文化长廊”、大李庄社区“盘鼓”非遗街,以文化宣传树立文明乡风,共评选“好媳妇”“文明户”126名,充分发挥社区红白理事会作用,推动婚丧简办共70余场,户均节约开支1.2万元。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877-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